Skip to main content
 首页>>意甲

墙裂推荐(nba是一个球队吗)nba是职业还是商业,NBA 到底是一个体育联盟还是一个商业联盟?,

2023-11-14 浏览:113

关于哈里森-巴恩斯的交易,我想稍微补充一下,根据记者Marc Stein的报道,独行侠已经在开赛前告知巴恩斯了,巴恩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选择上场,而不是“直到中场才知道被交易”。

这就是职业球员的典范——在我看来,“交易”是职业球员在NBA难以避免的经历,作为全世界收入最高的篮球运动员,被一支队伍交易到另一支队伍,是你在NBA打球生活的一部分,一年上千万美元的薪水,以及随之而来的代言广告收益,凭什么连交易换队这种事情都要被说成“可怜”、“不公”?交易换队又没有扣你薪水,就算是裁员也会给你买断费用,中场时刻被交易的巴恩斯,去了国王一样拿自己的2300万美元年薪。

关于这种事情,雷霆中锋亚当斯在自己的书中写得很清楚:

我不会(对像我们这样的人)感到可悲,我们在世界上最顶级的篮球联赛里,赚着普通人一生都无法得到的财富,有什么值得可怜的呢?

所以在这里还是忍不住想吐槽詹姆斯,他在巴恩斯那条视频下是这么说的:

让我猜猜,他们认为这是必须做的,也是为了球队好,所以他们觉得这样做能行,这哥们还在打比赛的时候你们把他交易了,而且他还对此一无所知。我不是在谴责做交易的人,因为这就是生意,你必须做你觉得你认为有利的事情。但我只是希望人们改变看法,就是当一名球员希望被交易或者自己离开一支球队的时候,大家都说他是一名自私的球员。可是当他被交易、被裁掉或者以其他方式被放弃的时候,大家说这是对球队最有利的决定!老实说,这两种情况我觉得都应该可以接受,我说真的,实话实说。

这段话看起来好像没问题?但这段评论受到了外网球迷们的大规模diss,因为湖人自己就在兜售全队地去换戴维斯,詹姆斯的年轻队友们,正在被挂在湖人货架上,不知道明天会去哪里,他还有心情去为巴恩斯鸣不平?

原因也很简单,因为最近吵着非湖人不去的安东尼-戴维斯,给这条评论点了赞。

詹姆斯和戴维斯郎情妾意,用这种“政治正确”的方式给鹈鹕施压,却在无意间,把湖人全队的“筹码”们忘得一干二净。

在举完这个鲜活的例子之后,你觉得这个联盟是体育联盟,还是商业联盟?

事实就是,联盟根本无法完全平衡体育比赛的纯粹性和商业联盟的复杂性,因为这是一对自相矛盾的组合。

传统体育最吸引人的地方,一是炫目的技术和花哨的动作与配合,二是竞技体育的内核——竞争,对抗,击败强敌,超越自我。

所以为什么日本高中的甲子园棒球赛那么引人注目,因为这是最能体现竞技体育内核的地方(想想2018年的金足农和吉田星辉的故事有多动人,就明白这个业余的高中棒球联赛为什么那么火爆了),所谓的故事性、戏剧性,基本上都离不开这个内核:挑战自我的极限,击败对面的强敌,最终证明自己的强大。

这是一个完整的英雄叙事,人们为何痴迷于体育运动和体育赛事,也正是因为在这个高度物质化、逐利化的时代,体育赛事是少有的能看到这类英雄叙事的领域。因为纯粹,所以稀缺,因为稀缺,所以吸引人。

想想NBA那些动人的难忘的故事,诺维茨基的2011,邓肯的2014,韦德的2006,艾弗森的2001,加内特的2008,哪次不是历经曲折艰险,哪次不是面对强敌,哪次不是超越极限,最终击败对手。就算艾弗森1-4倒在湖人面前,但那轮系列赛直到今天依然被人铭记,提起艾弗森,无人不知那轮系列赛,无人不晓那场从巅峰OK组合身上咬下的胜利。

但是,与此同时,NBA又是极度商业化的职业联盟。薪资条款和转会条例厚得惊人,以至于有专门的“NBA薪资专家”来研究这些复杂到吓人的条款。这一切的商业规则,都是让NBA更好地盈利,保证30支球队都有钱赚,能接更多的广告和转播合同,让更多的人去买NBA比赛的门票和会员。

简而言之,这是一个以盈利为第一目标的商业联盟。

所以为了让收视率更高,NBA让规则变得越来越有利于进攻,防守方的吹罚愈发严厉,进攻方的吹罚则愈发松弛——比赛更流畅好看了,自然会有更多人来看;为了让收入更高,NBA开始和博彩公司展开合作谈判;为了让NBA周边卖得更多更好,联盟和耐克展开了全方位合作。这些都是NBA作为一个商业联盟的正常行为,而且从目前来看,他们做得非常非常好。

但是,这些商业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篮球比赛这项竞技体育的纯粹性。

规则有利于进攻,防守人随便伸手都可能会被吹犯规,和博彩公司合作,又难免会引发比赛公正性的担忧,更不用说近几年为了强行保持悬念而产生的争议吹罚了——尤其在季后赛,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。

远的不说,联盟三分命中率第一的贝尔坦斯申请参加三分大赛,最后被联盟以“三分出手过少”而拒绝,然而比他出手更少的塞斯库里和诺维茨基都能参加。这种赤裸裸的双重标准,就是为了让三分大赛多一些话题性——库里兄弟的噱头,老司机的三分表演,诸如此类。

毕竟除了马刺球迷,谁又知道贝尔坦斯是谁呢?而且长得还不咋的。

上行下效,更不用说球星抱团组队、公开表态要离队还指定下家这些行为了。球星抱团,是为了更高效轻松地赢球、争取荣誉;小球市的球星想去大球市,是因为那里有更多的商机和更轻松的夺冠机会;在合同期内要求转会,是为了能留住鸟权,方便续约的时候拿更多钱;指定下家是为了压母队的价,不至于让未来东家损失太多筹码......

你看,每一步都是精打细算,每一步都是运筹帷幄,每一步都完美符合“商业联盟”的定义,但每一步都在消磨这个联盟“竞技体育”的内核。全力竞争?超越自我?战胜强敌?不,我们要翻身做主人,我们要主导自己的命运,我们要大合同,要强力的队伍,要更多的商机,哦对了,我们还要冠军,我们全都想要。

随着商业联盟越来越赚钱,以顶级球星为代表的球员们也开始追逐更多的利益,这自然是好事,但长远来看,这些行为却会实打实地损害NBA作为体育联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。小球会流失球星,无法止损,长此以往,拿什么赚钱?

而近几年的所谓“球星抱团”,更是招来了数不清的争议,因为球星抱团同样伤害了竞技体育的内核:你和强力队友一起轻松夺冠了,那请问,这个冠军除了证明你的选择很聪明、你的队友很强大之外,又能证明什么?这种强者联手一路平推的剧情,实在比不过艾弗森力抗OK、诺维茨基挑落三巨头的版本,甚至连“奥拉迪波单核带队和詹姆斯的骑士打到抢七”的剧情,都比这种一路平推强十倍。

所以你看,体育和商业固然可以合作得非常愉快,但过于成熟的商业化,势必会侵蚀体育的内核,长久以来,NBA就一直在玩这种危险的平衡游戏。在利益蛋糕越来越大的今天,这个游戏的难度就更加夸张。

最后回到问题,NBA是一个披着贩卖体育元素的商业联盟,体育和商业相辅相成,构成了现在的NBA,但体育和商业本质上并不兼容,如何平衡体育和商业这两大元素,是NBA接下来面临的主要课题。

人都是要恰饭的,这自然不假,但在恰饭之后,还应该有更高、更纯粹的追求。这才是体育的真谛。

相关文章